书盟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节 文字(第1页)

第二节文字

文字变迁,秦、汉为剧,过此则渐趋安定矣。(说见《秦汉史》第十九章第二节。)安定之世,贵统一而贱纷岐,故晋、南北朝,稍从事于釐正字体。

当时讹缪之字,亦有仍行于今者,如《颜氏家训·书证篇》所云“乱旁为舌”是也。然其时之错乱,恐远甚于今日。《杂艺篇》云:“晋、宋已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至梁天监之间,斯风未变。大同之末,讹替滋生。萧子云改易字体,邵陵王颇行伪字,前上为草,能旁作才之类是也。朝野翕然,以为楷式。画虎不成,多所伤败。至为一字,惟见数点。或妄斟酌,遂便转移。尒后坟籍,略不可看。北朝丧乱之余,书迹鄙陋,加以专辄造字,猥拙甚于江南。乃以百念为忧,言反为变,不用为罢,追来为归,更生为苏,先人为老。如此非一,遍满经传。”如所言,书几不可读矣。《梁书·曹景宗传》云:为人自恃尚胜。每作书,字有不解,不以问人,皆以意造。观颜氏之说,乃知当时自有此风,正不独武人寡学者然也。

纷岐至此,自不能不加釐正,乃有名为釐正,而实扬其波者。《魏书·世祖纪》:始光二年,初造新字千余。诏曰:“昔在帝轩,创制造物,乃命仓颉,因鸟兽之迹,以立文字。自兹以降,随时改作。故篆、隶、草、楷,并行于世。然经历久远,传习多失其真。故令文体错缪,会义不惬。非所以示轨则于来世也。孔子曰:名不正则事不成,此之谓矣。今制定文字,世所用者,颁下远近,永为楷式。”观其言,意亦在于釐正字体。然千余文中,当时俗字,为所沿用者必多。更益之以新造,新者既兴,旧者仍不能废,是治丝而棼之也。况文字本不由官府制定颁布,故其所造,卒不能行。

欲救文字之乱,必当釐正字书,当时官家,亦有为之者。《梁书·萧子显传》:子恺。先是大学博士顾野王奉令撰《玉篇》。大宗嫌其详略未当。以恺博学,于文字尤善,使更与学士删改。《魏书·大祖纪》:天兴四年,集博士儒生,比众经文字,义类相从,凡四万余字,号曰《众文经》。《周书·艺卫传》:大祖命赵文深与黎季明、沈遐等依《说文》及《字林》,刊正六体。成一万余言,行于世。皆其事也。《刘仁之传》,言其性好文字,吏书失体,便加鞭挞。《北史·乐逊传》:逊舆榇诣朝堂,陈周宣帝八失。其七曰:诏上书字误者,即科其罪。盖亦苦其纷乱,故以严法绳之也。

当时人士,于小学多疏,观其识古文字之少,便可知之。《齐书·五行志》:建元二年,夏,庐陵石阳县长溪水冲激山麓崩,长六七丈,下得柱千余,(疑当作十余。)皆十围,长者一丈,短者八九尺。头题有古文字,不可识。江淹以问王俭。俭云:“江东不闲隶书,此秦、汉时柱也。”秦、汉时字,尚谓难识,况其上焉者乎?然此等事正多。《梁书·刘显传》:任昉尝得一篇缺简书,文字零落,历示诸人,莫能识者。显云:“是《古文尚书》所删逸篇。”昉检《周书》,果如其说。《南史·范云传》:齐建元初,竟陵王子良为会稽大守,云为府主簿。王未之知。后刻日登秦望山,乃命云。云以山上有秦始皇刻石,此文三句一读,人多作两句读之,并不得均;又皆大篆,人多不识;乃夜取《史记》读之,令上口。明日登山。子良令宾僚读之,皆茫然不识。末问云。云曰:“下官尝读《史记》,见此刻石文。”进乃读之如流。子良大悦,因以为上宾。又《江淹传》:永明三年,兼尚书左丞。时襄阳人开古冢,得玉镜及竹简古书,字不可识。王僧虔善识字体,亦不能谙,直云似科斗书。淹以科斗字推之,则周宣王之简也。《僧虔传》则云:文惠大子镇雍州,有盗发古冢者,(此事《齐书》见《文惠大子传》,云时襄阳有盗发古冢者,时雍州治襄阳也。)相传云是楚王冢。大获宝物。玉履、(《齐书》作屐。)玉屏风、竹简书青丝纶。(《齐书》作编。)简广数分,长二尺,皮节如新。有得十余简,以示僧虔。(《齐书》云:盗以把火自照。后人有得十余简,以示抚军王僧虔。)僧虔云:“是科斗书《考工记》,《周官》所阙文也。”(《齐书》下又云:是时州遣按验,颇得遗物,故有同异之论。)二说互异,即可知当时莫能真识者。《北史·高允传》:文成末,有人于灵丘得玉印一以献,诏以示高祐。祐曰:“印上有籀书二字,文曰宋寿。”此等亦不过秦、汉间字耳。《陈书·文学传》:庾持善字书。每属辞,好为奇字,文士以此讥之。未必非所谓文士者,见槖驼言马瘇背也。

通知古字者,有两种人:一为文学之士留,心古训者,一则书法之家也。颜之推非重书艺之人,(《家训·杂艺篇》言:“真、草书迹,微须留意。吾幼承门业,加性爱重,所见法书,亦多玩习,功夫颇至,遂不能佳,良由无分故也。此艺不须过精,巧者劳而智者忧,常为人所役使,更觉为累。”)然于字体、训诂、音读,皆颇审谛。盖由载籍极博,且能留意于是。《魏书·江式传》:延昌三年上表,求撰集古来文字。其书以许慎《说文》为主,兼采孔氏《尚书》、《五经》音注、《籀篇》、《尔雅》、《三仓》、《凡将》、《方言》、《通俗文祖》、《文宗》、《埤苍》、《广雅》、《古今字诂》、《三字石经》、《字林》、《韵集》,诸赋文字有六书之谊者。皆以次类编联,文无复重,纠为一部。其古、籀、奇惑、俗隶,咸使班于篆下,各有区别。诂训假借,随文而解。音读楚夏,逐字而注。其体例盖颇完备。其所由来,则其六世祖瑗,与从父兄应元,俱受学于卫觊。其后避地河西,数世传习。其祖威,尝上书三十余法。式篆体尤工,洛京宫殿诸门版题,皆其所书。实世传书艺者耳。《北史·儒林传》:樊深,读《仓》、《雅》篆籀之书。《文苑传》:诸葛颍习《仓》、《雅》颇得其要。此文学之士留心小学者。又《刘芳传》:芳从子懋,善草隶书,识奇字,则兼文学书艺两途矣。此等人之著述,略见《隋书·经籍志》。然亦有撰而未成者,如江式之《古今文字》即是。式又表作《字释》,亦未就也。又有成而《隋志》未著录者,如《梁书·孝行传》载刘霁著《释俗语》八卷。《北齐书·儒林传》谓赵铉览《说文》及《仓》、《雅》,删正六艺经注中谬字,名曰《字辨》是也。字书亦有误缪者。颜之推云:“江南闾里间有《书赋》,乃陶隐居弟子杜道士所为。其人未甚识字,轻为轨则,托名贵师。世俗传信,后生颇为所误。”(亦见《家训·杂艺篇》。)江式亦云:“篆形缪错,隶体失真。俗学鄙习,复加虚巧。谈辩之士,又以意说。炫惑于时,难以釐改。”此其弊,皆在未究本原。故颜之推病“世之学徒,多不晓字。读《五经》者,是徐邈而非许慎,习赋诵者,信褚诠而忽吕忱,明《史记》者,专皮、邹而废篆籀,学《汉书》者,悦应、苏而略《苍》、《雅》”也。(《家训·勉学篇》。)字书以《说文》为最早。所说虽不尽信,要易推见本原。故颜氏笃信是书,谓:“不信其说,则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书证篇》。)江式作古今文字,亦以是书为主也。

寻常传习,仍系前世编成韵语之书。其中以《急就篇》为最通行。故见于史传者,人多童而习之。如《魏书·儒林传》:刘兰,年三十余,始入小学,书《急就篇》。李铉,九岁入学,书《急就篇》。《北史·李灵传》:李绘,六岁便求入学,家人以偶年俗忌不许,遂窃其姊笔牍用之,未逾晦朔,遂通《急就章》是也。然其书不必皆史游所撰。故《隋书·经籍志》,史游《急就章》一卷外,又有崔浩撰《急就章》二卷,豆卢氏撰《急就章》三卷焉。当时识字、学书,所用者尚系一本。《北史·景穆十二王传》:任城王云之孙顺,年九岁,师事乐安陈丰。初与王羲之《小学篇》数千言,昼夜诵之,旬有五日,一皆通彻。《小学篇》必取羲之之书,盖正以用为楷则。崔浩多为人写《急就章》,(见第八章第六节。)盖亦以此。浩亦以是有重撰之本也。《北齐书·杨愔传》言其六岁学史书,盖亦识字与学书并行矣。

音读之殊,古称楚、夏。此本一种言语,随风土而稍讹。晋、南北朝之世,开拓之地愈广,杂处之族益多,故其错乱,有更甚于昔者。然以大较言之,则亦不过南北之异耳。《宋书·顾琛传》:谓宋世江东贵达者,会稽孔季恭,季恭子灵符,吴兴丘渊之及琛,吴音不变。《齐书·王敬则传》:谓其名位虽达,不以富贵自遇。接士庶皆吴语,而殷勤周至。此长江下游之语也。《南史·胡谐之传》言:齐武帝欲奖以贵族盛姻,以谐之家人语傒,音不正,乃遣宫内四五人往谐之家教子女语。二年后,帝问曰:“卿家人语音已正未?”谐之答曰:“宫人少,臣家人多。非惟不能正音,遂使宫人,顿成傒语。”帝大笑,遍向朝臣说之。此长江中游之语也。(谐之豫章南昌人。)观此,知当时贵人,皆以北语为尚。《颜氏家训·音辞篇》谓当时语言,“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此则相处既习,自然之势,非有意为之也。言语虽以一统为贵,人恒不免恋旧之情,故颜氏又谓其“各有土风,递相非笑”。观于史传:《宋书·宗室传》,讥长沙景王道怜,素无才能,言音甚楚。《魏书·田益宗传》,美董峦虽长自江外,言语风气,犹同华夏,此习于北者之笑南。《陈书·周铁虎传》,谓其梁世南渡,语音伧重。而崔灵恩等,亦以音辞鄙拙,不见重于南人。(见第一节。)此习于南者之笑北也。《抱朴子·讥惑篇》云:“吴之善书,则有皇象、刘纂、岑伯然、朱季平,皆一代之绝手。如中州有钟元常、胡孔明、张芝、索靖,各一邦之妙。并有古体,俱足周事。废已习之法,学中国之书,尚可不须也,况于转易其声音,以效北语?此犹其小者耳,乃有遭丧而学中国哭者。”《隋书·五行志》,谓炀帝言习吴音,后竟终于江都,亦鲁襄公终于楚宫之类。观其恶变古之深,即知其笃土风之甚。然从同之势,卒不可免。故杨愔称叹裴让之,谓:“河东士族,京官不少,惟此家兄弟,全无乡音。”李业兴家世农夫,虽学殖而旧音不改,则史家笑之矣。好同恶异,贵通贱塞,错乱之语言,实于此情势中渐趋一统也。

今世语言、诵读,久已分道扬镳,语言之异,实非诵读所能矫正,故教育部颁布音符,欲藉读音以正语音,收效殊鲜。前世语多单音,则二者关系较密,故其讹缪,亦有互相牵率者。《颜氏家训·音辞篇》,谓:“南人以钱为涎,以石为射,以贱为羡,以是为舐,北人以庶为戍,以如为儒,以紫为姊,以洽为狎。”此等讹变,即足误事。刘仁之之驭吏,言韵微讹,亦见捶楚,盖亦有所不得已邪?欲救斯弊,必藉正音。故颜氏美葛洪《字苑》,分焉字训若、训何者音于愆反,送句及助词音矣愆反,而訾北人“呼邪为也”也。注音难确,反语斯兴。颜氏云:“郑玄注六经,高诱解《吕览》、《淮南》,许慎造《说文》,刘熹制《释名》,始有譬况假借,以证音字,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外言、内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高贵乡公不解反语,以为怪异。”《北齐书·废帝纪》云:天保元年,立为皇大子。时年六岁。性敏慧。初学反语,于迹字下注云自反。时侍者未达其故。大子曰:“足旁亦为迹,岂非自反邪?”高贵乡公所怪,而废帝童而习之,可见反语通行之广矣。反语之用,不外双声、叠韵,故时人多明于是。《南史·谢庄传》:王玄谟问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答曰:“玄护为双声,磝碻为叠韵。”其捷速如此。又《羊玄保传》:谓其子戎语好为双声,皆是也。颜之推云:“至邺已来,惟见崔子豹、崔瞻叔侄,李祖仁、李蔚兄弟,颇事言辞,少为切正。”又自言:“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一言讹替,以为己罪。”其重之如此。然其迁流,卒不可免。至后世,言语多用音,文字仍系单音,则读音之正不正,不复足以误事,而致谨于此者少矣。

颜之推又云:“江南学士读《左传》,口相传述,自为凡例。军自败曰败,打破人军曰败。”《注》云:“补败反。”此所重者仍字音也。《隋书·经籍志》有《楚辞音》五种:一徐邈撰,一宋处士诸葛氏撰,一孟奥撰,一释遵骞撰,一不著撰人名氏。云:“隋时有释遵骞善读之,能为楚声,音韵清切。至今传《楚辞》者,皆祖骞公之音。”此当不徒字音,亦兼及其声调也。

因音读之见重,而四声之说兴焉。《南史·周颙传》云:颙始著《四声切韵》,行于时。《陆厥传》云:齐永明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宫征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庾肩吾传》云:齐永明中,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梁武帝时。)转拘声韵,弥为丽靡,复逾往时。案四声之别,不过语音高下、长短之不同。配合得宜,则诵之成响,不则蹇涩不可读,此不过作文字者讲求声调之一端耳。文之如口语书之者,是为散文,骈文则相去较远,诵读之声调,与口语之远近,亦因之而殊。骈文诵之既别有其声,为之自别有其法,于是所谓律体者生焉。《梁书·王筠传》:沈约制《郊居赋》,构思积时,犹未都毕。乃要筠示其草。筠读至雌霓连蜷,约抚掌欣抃曰:“仆尝恐人呼为霓。”上霓字下注云五激反,下霓字下注云五鸡反。此注语不知为《梁书》元文,抑后人所增。然即为后人所增,亦不失作者之意。盖谓其字当读入声,不当读平声耳。四声之用,不过如此。散文诵读之声,既与口语相近,能语言者,自能使其疾徐、高下,皆合节度。骈文则不然,故其声调不得不别学。声调既别有其律,字音之高下、长短,自不得不加别择。齐、梁时骈文盛行,四声之说,所以生于此时也。不为此等文字者,原不必留意于此。即为之者,其技苟工,亦自能暗合。故《南史·沈约传》,谓约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而梁武帝雅不好焉。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帝竟不甚遵用。此非武帝有作,不协四声,乃不待留意而自合,犹工于文者不必皆知文法也。陆厥与约书,谓其“谓历代众贤未睹此秘”为近诬。约答书虽不承此语,亦谓:“宫商之声有五,文字之别累万,以累万之声,配五群之约,高下低昂,非思力所学。”盖为此也。

中国文字,亦颇行于外国。然不能变其语言者,其文字之行,亦不能久。《周书·异域传》云:高昌,文字亦同华夏,兼用胡书。(盖其国用华文,与胡往复,则用胡书。)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虽习读之,而皆为胡语。其后华文卒不能行于西域,则其验也。北族荐居,政权既为所攘窃,其语言亦随之流行,然亦卒不能久。《隋书,经籍志》,著录鲜卑语之书,凡十三种。(《国语》十五卷。《国语》十卷。《鲜卑语》五卷。《国语物名》四卷。《国语真歌》十卷。《国语杂物名》三卷。《国语十八传》一卷。《国语御歌》十一卷。《鲜卑语》十卷。《国语号令》四卷。《国语杂文》十五卷。《鲜卑号令》一卷。《杂号令》一卷。)云:“后魏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以夷语。后染华俗,多不能通。故录其本言,传相教习,谓之国语。”此盖以华文书夷语,如明四译馆之所为。《魏书·吕洛拔传》:谓其长子文祖,以旧语译注《皇诰》,此以鲜卑语译华言,其所用者,当亦系华文也。《术艺传》:晁崇弟懿,以善北人语,内侍左右,为黄门侍郎。此尚在大祖时。其后,盖亦如近世之满洲人,自忘其语。故有待于教习。《北齐书·高昂传》:谓鲜卑共经中华朝士,惟惮服于昂。高祖每申令三军,常鲜卑语,昂若在列,则为华言。足见鲜卑语已可不用。《颜氏家训·教子篇》云:“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此亦其种类之间,旧语尚未尽忘,我能通之,则彼引为同类,非其语之尚有用也。《魏书·昭成子孙传》,谓元祯能通解诸方之语,此指鲜卑而外北方诸族言之,盖无著诸简牍者。《隋志》又有《婆罗门书》一卷,《外国书》四卷。《注》云:梁有扶南胡书一卷。此则当为元文。《志》云:“自后汉佛法行于中国,又得西域胡书,以十四字贯一切音,文省而义广。谓之婆罗门书。与八体、六文之义殊别。”此衍声之法,传入中国之始也。

文具:纸渐盛行,而简牍亦未遽废。故李绘尝窃用其姊之牍,而皇甫商亦讽州郡以短檄召李含为门亭长焉。见第三章第三节。《北史·艺术传》言:卢士翼目盲,以手摸书而知其字,其书,疑亦简牍之刻画者也。是时纸价尚贵,故王隐撰《晋书》,须庾亮供其纸笔乃得成;崔鸿撰《十六国春秋》,妄载进呈之表,亦谓家贫禄薄,至于纸尽,书写所资,每不周接也。详见第五节。左思赋三都,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谢庄作殷淑仪哀策,都下传写,纸墨为之贵。《南史·后妃传》。邢邵,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齐高帝虽为方伯,而居处甚贫。诸子学书无纸笔。武陵昭王晔,尝以指画空中及画掌学字。江夏王锋,母张氏,有容德。宋苍梧王逼取之。又欲害锋。高帝甚惧,不敢使居旧宅,匿于张氏。时年四岁。好学书。张家无纸札。乃倚井栏为书,书满则洗之,已复更书。又晨兴不肯拂窗尘,而先昼尘上,学为书字。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每过小学,必歔欷流涕。时有暇,即折蒲学书。(《晋书·忠义传》。)徐伯珍,少孤贫,无纸,常以箭若叶及地上学书。(《南史·隐逸传》。《齐书·高逸传》云:书竹叶及地学书。)陶弘景,年四五岁,恒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南史·隐逸传》。)郑灼,家贫,抄义疏,以日继夜,笔豪尽,每削用之。(《陈书·儒林传》:《北齐书·徐之才传》云:以小史好嚼笔,尝执管就元文遥曰:借君齿。其不逊如此。此与郑灼所用,皆为毛笔。)臧逢世,欲读《汉书》,苦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书翰纸末,手写一本。(《颜氏家训·勉学篇》。)凡此皆可见当时纸笔之贵。故裴子野荐阮孝绪,称其年十余岁,随父为湘州行事,不书官纸,以成亲之清白。何曾,人以小纸为书者,敕记室勿报,则史著之以为骄奢矣。《南史·齐武帝诸子传》:晋安王子懋之子昭基,以方二寸绢为书,遗其故吏董僧慧。盖由纸贵,故人习细书,犹汉光武之一札十行。(见《秦汉史》第十九章第四节。)《宋书·刘穆之传》云:高祖举止施为,穆之皆下节度。高祖书素拙。穆之曰:“此虽小事,然宣彼四远,愿公小复留意。”高祖既不能厝意,又禀分有在。穆之乃曰:“但纵笔为大字,一字径尺无嫌。大既足有所苞,且其名亦美。”高祖从之,一纸不过六七字便满。不亦浪费物力乎?作笔墨之法,见于《齐民要术》。(卷九。)《南史·张永传》云:永有巧思,纸墨皆自营造。宋文帝每得永表启,辄执玩咨嗟,自叹供御者了不及也。此则玩物丧志,与民用无关矣。

《隋书·经籍志》小学门有《秦皇东巡会稽刻石文》一卷。《一字石经周易》一卷。(《注》云:梁有三卷。)《一字石经尚书》六卷。(《注》云:梁有《今字石经郑氏尚书》八卷,亡。)《一字石经鲁诗》六卷。(《注》云:梁有《毛诗》二卷,亡。)《一字石经仪礼》九卷。《一字石经春秋》一卷。(《注》云:梁有一卷。)《一字石经公羊传》九卷。《一字石经论语》一卷。(《注》云:梁有二卷。)《一字石经典论》一卷。《三字石经尚书》九卷。(《注》云:梁有十三卷。)《三字石经尚书》五卷。《三字石经春秋》三卷。(《注》云:梁有十二卷。)云:“后汉镌刻七经,著于石碑,皆蔡邕所书;魏正始中,又立一字石经,相承以为七经正字。后魏之末,齐神武执政,自洛阳徙于邺都。行至河阳,直岸崩,遂没于水。其得至邺者,不盈大半。至隋开皇六年,又自邺京载入长安,置于秘书内省。议欲补缉,立于国学。寻属隋乱,事遂寝废。营造之司,因用为柱础。贞观初,秘书监臣魏徵始收聚之。十不存一。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并秦帝刻石,附于此篇,以备小学。”然则响拓之由来旧矣。然刻版之术未行,经籍终恃手写。刘芳为诸僧佣写经论,(见第十九章第一节。)蒋少游以佣书为业是也。(见第二十章第二节。)《梁书·孝行传》:沈崇傃,佣书以养母。《文学传》:袁峻家贫无书,每从人假借,必皆抄写。自课日五十纸。纸数不登,则不休息。《南史·孝义传》:庾震,丧父母,居贫无以葬,赁书以营事,至手掌穿,然后葬事获济,亦其事矣。

钞字之义,今古不同。今云钞者,意谓誊写,古则意谓摘取。故钞书之时,删节字句,习为固然。其说,已见《秦汉史》第十九章第六节矣。晋、南北朝,此习未改。《颜氏家训·书证篇》云:“也是语已及助句之词。河北经传,悉略此字。其间有不可得无者。至如伯也执殳,于旅也语,回也屡空,风风也教也,及《诗传》云不戢戢也,不傩傩也,不多多也,如斯之类,傥削此文,颇成废阙。《诗》言青青子衿,《传》曰: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服。按古者斜领,下连于衿,故谓领为衿。孙炎、郭璞注《尔雅》,曹大家注《列女传》,并云衿交领也。邺下《诗》本无也字,群儒因缪说云:青衿、青领,是衣两处之名,皆以青为饰,用释青青二字。其失大矣。又有俗学,闻经传中时须也字,辄以意加之,每不得所,益诚可笑。”此删节过甚之弊也。书写之际,每用多种颜色,此则殊为清醒。《隋书·经籍志》,有《春秋左氏经传朱墨列》一卷,贾逵撰。《晋书·儒林传》:刘兆为《春秋左氏》解,名曰《全综》。《公羊》、《穀梁》解诂,皆纳经、传中,朱书以别之。《颜氏家训·书证篇》又曰:“《汉书》田肯贺上,江南本皆作宵字。沛国刘显,博览经籍,偏精班《汉》,梁代谓之《汉》圣。显子臻,不坠家业。读《班史》,呼为田肯。梁元帝尝问之。答曰:此无义可求。但臣家旧本,以雌黄改宵字为肯。元帝无以难之。吾至江北,见本为肯。”《晋书·音义序》云:“仍依陆氏《经典释文》,注字并以朱暎。”是古于经籍,并用斯例。《周书·苏绰传》:绰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账户籍之法,则官家文簿,亦用之矣。此即后世套版所本。惟刻书者格于物力,不必皆精;贾人尤仅为牟利;去此区别者甚多。代以黑白文者,亦不多见。而书之为所乱者多矣。然其弊亦不必与刻版并兴。《颜氏家训》又云:“或问《山海经》夏禹及益所记,而有长沙、零陵、桂阳、诸暨,如此郡县不少,何也?答曰:史之阙文,为日久矣。加复秦人灭学,董卓焚书,典籍错乱,非止于此。譬犹《本草》,神农所述,而有豫章、朱崖、赵国、常山、奉高、真定、临淄、冯翊等郡县名,出诸药物。《尔雅》周公所作,而云张仲孝友。仲尼修《春秋》,而《经》书孔丘卒。《世本》左丘明所书,而有燕王喜、汉高祖。《汲冢琐语》,乃载《秦望碑》。《苍颉篇》李斯所造,而云汉兼天下,海内并厕,豨黥韩覆,畔讨灭残。《列仙传》刘向所造,而赞云七十四人出佛经。《列女传》亦向所造,其子歆又作《颂》,终于赵悍后,而《传》有更始夫人、明德马后及梁夫人嫕。皆由后人所羼,非本文也。”此等初亦或有以为别,传录者不皆精审,则失之矣。

不停的插入  小祖宗别闹  星际猎爱指南  浮沙  影帝的老婆  既灵  死亡出租屋  异界之魔武双修  爱有所谋  穿越兽世之倒霉蛋的春天 Nph  参见公主  大明王冠  为了吃席,你竟然催我结婚?  甄嬛传之宜修重生当太后  幺儿  凤凰花·续(GL)  云胡不喜  小同桌  [猎人]团长遗弃史  我靠游戏搞科学[六零+无限]  

热门小说推荐
重生之归位

重生之归位

当年两家婴儿错抱,琼娘崔家商户女错位成了柳家官宦千金,奈何昏头要强,用力过猛,落得孑然一身的凄惨下场。这一次重活,她索性大方起来女配你好!什么?你喜欢我金贵的官宦嫡女身份?痛快换去!想要我冠盖京华的才女名气?不用客气!喜欢我那前途大好的倜傥夫君?请解衣慢用!什么还想要塞给我你前世侍奉的那位阴狠毒辣的造反王爷?...

娇妻太小,大叔乖乖宠

娇妻太小,大叔乖乖宠

关于娇妻太小,大叔乖乖宠她出生克死妈十岁克死亲姥姥十八岁克得从未见过面的亲爹差点破产之后被亲爹八万块卖掉,又被一千万转手给一个老男人听说老男人命硬,克死全家,谁沾上谁倒霉...

穿成六零小可怜,木系异能搞种植

穿成六零小可怜,木系异能搞种植

关于穿成六零小可怜,木系异能搞种植林绮从末世来到六零年代,进入一个饿死的傻子的身体内。她用半年时间也没能完全掌控这具本来不属于自己的身体,动作迟缓,说话不利索,双眼时常空洞无神于是,外面的人传林家老三不痴傻了,但成了弱智。总归还是个傻子。傻子林绮成了哥哥亲事上的绊脚石,在哥哥相亲接连失败之后,她被亲姐姐报名上山下乡,成为了一名知青。傻子林绮被安排了最简单的活,一开始,除了吃不饱,日子还算轻松。可没多久,痴傻却富有美貌的林绮被人看上了。傻子也有人娶?少见多怪,人是傻,又不是不能生。她好看啊,每天对着那张脸,心情好。把她嫁了也好,嫁出去后有人养她,她就不会拖累我们了。林绮嫁人也不是不行,只是嫁给谁,她自己选。林绮把认识的人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最后挑中那个矮矮瘦瘦的少年。就你了。林绮道。架空文,拒绝考究!...

迟溸

迟溸

架空文,异能设定。双强微病娇双洁疯批双向奔赴副cp是楠楠~超偏执相爱相杀这个世上的所有异能者都被划分成了三六九等,唯独只一个人除外。倘若有一个异能者们最不想对战的对手这样一个排行榜,虞冰冰排第二,那没人敢排第一。她是有名的疯子,出道即巅峰,杀人无数,从未失手过,每次都用极尽变态的手段去折磨每一个对...

长夜余火

长夜余火

灰土上所有人都相信,埋葬在危险和饥荒中的某个遗迹深处,有通往新世界的道路,只要能找到一把独特的钥匙,打开那扇门,就能进入新世界。在那里,大地是丰饶的,就像流淌着奶与蜜,阳光是灿烂的,似乎能洗去寒冷和阴晦。人们不用再面对荒芜怪物感染畸变和各种危险的事物。在那里,孩子是快乐的,成人是幸福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灰土上...

腹黑大叔轻点宠

腹黑大叔轻点宠

这是一场由强吻引发的血案,夏晨曦本来只是一时的头脑发热,为了气死渣男,她随便找了个路人强行献出了自己的初吻,可万万没想到,这路人竟是渣男的小叔!小叔,我快要和你侄子订婚了,以后请你理我远一点。...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